冬季是爆发性心肌炎发病较多的季节,有时候,一场感冒就可能诱发,亟须引起重视。生活中,一旦出现感冒症状,合并明显的乏力、气促、胸闷等症状,应立即就诊,以免耽误病情。
爆发性心肌炎是最为凶险的心血管危重症之一,常侵袭青壮年。因为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感冒相似,所以很多人最初都以为只是患上了感冒,即使发现了心脏损害,其表现也与心肌梗死非常相似,极易漏诊、误诊。临床中,相当一部分患者还没有诊断清楚就死亡了。即便诊断清楚了,由于国际上缺乏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认识,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,这也导致了该病的死亡率高达50%以上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攻克这一疾病,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意义重大。
爆发性心肌炎极易误诊漏诊
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引发的极其凶险的心血管急危重症,也是心肌炎中最危重的类型。该病的特点是起病急骤,患者随之很快会出现心脏衰竭或者严重心律失常,并可伴有肺、肝脏、肾脏等多个脏器功能衰竭。该病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爆发性的心脏损害,且不能及时代偿心肺功能。
由于爆发性心肌炎发病时很像感冒,表现为发热、乏力、不思饮食等不适,之后会出现心脏受损的表现,表现为气短或胸闷、胸痛,且心电图酷似心梗,因此经常会被误诊为心梗。直到现在,业内普遍认为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不高甚至极其罕见,国内也仅有个例报道。
事实上,这其中部分原因是人们对爆发性心肌炎的认识不足,使得漏诊和误诊频现,相当一部分患者没能得到正确诊断。如果误诊为心梗,这两种疾病是完全不同的救治程序,后果不堪设想。加之该病患者病情发展迅速,很多患者还没能诊断清楚就已经死亡,而死亡患者多数也没有再进行进一步检查,也就是进行尸检,因此无法判断是否为爆发性心肌炎所致。所以,爆发性心肌炎的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严重低估。在同济医院,每年的确诊人数在50例至60例,由此推测,我国每年发病人数不少于2万至3万例。
50岁以下青壮年是高发人群
爆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性、自身免疫疾病性和毒素/药物性三类,其中病毒感染性最为常见。致病病毒种类非常广泛,包括流感及副流感病毒、细小病毒、各种肠道病毒、腺病毒、巨细胞病毒、EB病毒,甚至肝炎病毒、艾滋病病毒也有致病的报道。
就病毒性爆发性心肌炎而言,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在2—5天不等的前期感染症状,比如轻重不等的发热、乏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咳嗽、腹泻,之后迅速出现心肌受损表现,如气短、呼吸困难、胸闷或胸痛、心悸、头昏、极度乏力、食欲明显下降等。
由于长期过度劳累、过度运动而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,50岁以下的青壮年是爆发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,约占到心脏猝死人数的70%,且有明显增长趋势。
很多人会疑惑:为何青壮年人群更容易“中招”?这是因为相比老人、儿童而言,青壮年人群的自身免疫力更强,当受到病毒侵犯时,自身的防御系统在清除病毒的同时,也损伤自身的心肌细胞。在临床中,最常见的爆发性心肌炎多由“感冒”诱发,当受到病毒侵犯时,自身的防御系统会本能地“反攻”。因此,当出现发病突然,有明显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尤其是全身乏力不思饮食,继而出现心脏受损的症状如胸闷、气短、憋气等,然后迅速出现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、实验室检测心肌肌钙蛋白增高,显示心肌严重受损、超声心动图可见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时,即可临床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。
传统治疗救治成功率非常低
爆发性心肌炎更多是一个临床诊断而非组织学或病理学诊断,因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。遗憾的是,许多病人由于没有及时做冠状动脉造影而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,耽误了治疗。即使是诊断清楚了,也没有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以往,国内医院对爆发性心肌炎的治疗都是参照西方治疗经验,但对于爆发性心肌炎,西方的治疗经验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按照传统经验,对于确诊了爆发性心肌炎的病人,由于其心脏的泵功能衰竭,需要使用大量的升高血压和增强心脏收缩力的药物来维持血压水平。在强心和升压治疗无效或情况急转直下后,才开始用循环支持等高级别治疗。奇怪的是,按此治疗的结果是救治成功率非常低,医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全身多器官衰竭而死。不仅仅中国医生是这样,西方的大医院也是如此。尽管欧美国家的医院具备最先进的医疗条件,但在爆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救治中,基本还是按照传统理念治疗,其结果是病人到了使用强心、升血压治疗不能维持时就进行心脏移植,但实际情况是发病紧急、供体短缺,能够接受移植的病人极其有限。后经研究发现,以往的治疗有如“病马加鞭”,使原本已经严重受损的心脏雪上加霜,其结果是救治成功率非常低,甚至加重病人的心脏负担。因而,寻找新的有效的救治方案迫在眉睫。
Copyright© by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碧根
地址: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满融路49号联东U谷16号楼2门
电话:024-2371-4511/12
网站技术支持:鸿翔科技 备案ICP号: 辽ICP备17012159号-1